跳转至

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又名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是一类以情绪或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总称,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妄想等。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抑郁症不同于正常的情绪变化和对日常生活的感觉。抑郁症可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与家人、朋友和社区的关系。抑郁症可能是由学校和工作中的问题引起的,也可能引起学校和工作中的问题。

抑郁症有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经历过虐待、重大损失或其他压力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可能出现的症状有:

  • 情感的表现:抑郁、满足感减少、不喜欢自己、依恋感减退、失去快乐的反应
  • 认知表现:负面的自我形象、消极的期望、责怪自己、夸大问题、优柔寡断、错觉(自甘堕落)
  • 动机表现:意志消沉、想要逃避、依赖感增强、渴望死亡
  • 生理和营养表现:迟钝/烦躁、易疲劳、食欲缺乏、性欲减退、失眠
  • 精神病性症状:妄想、幻听、幻视等

抑郁症并不一定是精神运动性迟滞(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减少),可能是精神运动性激越(行为和言语活动显著增多)。

可能出现的躯体症状除了失眠,还可能出现浑身多处或单处的疼痛。

成因和预防

抑郁症是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生活中经历过不良事件(失业、丧亲、创伤事件)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抑郁症反过来可以导致更大的压力和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并加剧抑郁症状。

抑郁症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并受其影响。影响抑郁症的许多因素(如缺乏身体活动或有害使用酒精)也是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反过来,患有这些疾病的人也可能发现自己由于与管理病情相关的困难而经历抑郁症。

预防规划已被证明可以减少抑郁症。社区可为预防抑郁症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在学校开展规划以增强儿童和青少年积极应对的方式。针对有行为问题儿童的父母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轻父母的抑郁症状,并改善其子女的疾病结局。开展老年人体育运动规划也可有效预防抑郁症。

诊断和治疗

抑郁症已有有效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如果你有抑郁症的症状,请就医。

心理治疗是抑郁症的首选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以与中度和重度抑郁症的抗抑郁药物联合使用。轻度抑郁症不需要抗抑郁药物。

心理治疗可以教授新的思维方式、应对方式或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心理治疗可能包括与专业人士和受监督的非专业治疗师的谈话疗法。谈话疗法可以当面进行,也可以在线进行。可以通过自助手册、网站和应用程序获得心理治疗。

抑郁症的有效心理治疗包括:

  • 行为激活
  • 认知行为疗法
  • 人际心理治疗
  • 解决问题疗法
  • 抗抑郁药物

卫生保健提供者应该牢记与抗抑郁药物有关的可能副作用、提供干预措施的能力(就专业知识和/或治疗可及性而言)以及个人偏好。

抗抑郁药物不应用来治疗儿童抑郁症,也不应是青少年的一线治疗手段。对青少年应慎用抗抑郁药。

何时就诊

如果您感到抑郁,请尽快预约就诊或看心理健康专家。如果您不愿意寻求治疗,可以与朋友或亲人、医疗护理专业人员、信仰领袖或您信任的其他人交谈。

患者对于抑郁症的疑问

很多患者对抑郁症和自身存在很多误解,比如对于药物的,对于疾病本身的等等:

为什么需要服用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

服用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就说明你出现了精神病性症状,服用是用于治疗你的精神病性症状,并不是说你患有精神分裂症。治疗精神分裂的药物可以减缓或治疗幻觉,焦虑,抑郁等症状,配合抗抑郁药使用可以减缓或避免抑郁加重。

得了抑郁症就是精神病吗?

抑郁症属于广义上的精神病,但一般邻里说的精神病是指六大重型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分裂情感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性精神障碍)。

外人对于抑郁症的误解

我们在现实中经常听到“抑郁症”这一名词,虽常见但公众仍对其有很多误解,甚至患者本身也不例外。目前社会上对抑郁症患者存在很多误解:

抑郁症不是病,而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

得抑郁症并不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的表现,它是有生物器质性原因的一类症候群。很多抑郁症患者并没有经历重大的事件(如亲人的离别)。也患上了抑郁症。即便针对同样一件事别人没因此患抑郁症而这人因此患上了抑郁症,也不能说明此人就是娇气、矫情、抗压能力差。抑郁症的发病有种种原因,此次事件可能只是一个刺激点,因此发病,但发病的原因并不一定只是那个事件。

抑郁症不可怕,看开一点就好了,不需要就医

抑郁症并非看开不看的问题,它是有生物器质性原因的一类症候群,即便通过调整能使抑郁发作部分缓解,患者的诸多主要症状也不会消失。依然有很大复发的可能。并且在抑郁发作期间,病人通常是处于难受且危险的状态,及时就医是务必的决定。

抑郁症患者不会说自己有抑郁症,他们会伪装成正常人,如果他没有伪装,他就是装出来的抑郁

作为一名患者,对自身当前状态的认知我们称其为自知力,抑郁症患者通常自知力不会严重受损,能认识到自身处于一种病态的状态。如果说一个人因为病耻感而拒绝承认自己患病这是他的自由,但把这种病耻感强加在所有抑郁症患者上并推导出结论——“抑郁症患者不会说自己有抑郁症,他们会伪装成正常人,如果他没有伪装,他就是装出来的抑郁”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参考资料

  1. 沈渔邨精神病学,陆林,人民卫生出版社
  2.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3.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depression/symptoms-causes/syc-2035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