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至

利培酮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利培酮苯并异恶唑衍生物。其活性成份利培酮为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选择性单胺能拮抗剂

药效

利培酮通过口服途径可以被彻底吸收,通常在1到2小时内达到血液中的最高浓度,而且其吸收过程不受饮食的影响。在人体内,利培酮会被部分转化为9-羟基-利培酮,这种转化产物拥有与原药相似的药效。利培酮在体内的分布速度较快,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88%,而9-羟基-利培酮的结合率为77%。利培酮的半衰期大约为3小时,而其抗精神病活性成分的半衰期则约为24小时。大多数患者在1周内可以达到利培酮的血药稳定状态,而在4到5天后达到9-羟基-利培酮的稳定状态。在使用药物一周后,大约70%的药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14%通过粪便排出,其中通过尿液排出的药物中,有35%到45%是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剩余的为非活性代谢物。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其利培酮的血浆浓度往往较高,且清除速度较慢。

利培酮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精神病性状态,包括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幻想、思维混乱、敌对情绪、怀疑态度)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感冷漠、社交退缩、少言寡语)。它也可以缓解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罪恶感、焦虑)。对于在急性期治疗中反应良好的患者,在维持治疗阶段,利培酮依然能够持续展现其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常见的与服用该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失眠、焦虑、头痛、头晕和口干。
  • 较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疲劳、注意力减退、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视力模糊、阴茎异常勃起或勃起困难、射精无力、性欲减退、尿失禁、鼻炎、皮疹和其他过敏反应。
  • 该药物可能会引发锥体外系症状,如肌肉紧张、震颤、僵硬、流涎、运动迟缓、静坐不能和急性肌张力障碍。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减少剂量或使用抗帕金森氏药物来缓解。
  • 偶尔可能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或高血压的症状。
  • 可能出现体重增加、水肿和肝酶水平升高的现象。
  • 偶尔由于患者烦渴或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SIADH)可能导致水中毒。
  • 该药物可能导致血浆中催乳素浓度升高,相关症状包括乳汁分泌、男性乳腺发育、月经不规律、闭经。
  • 偶尔可能会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恶性症状群、体温调节异常和癫痫发作。
  • 个别病例报告了轻度中性粒细胞和/或血小板计数下降。

怀孕期间服用利培酮的安全性尚未明确。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对生殖没有直接的毒性,也没有致畸作用。尽管如此,除非益处明显大于可能的危险,怀孕妇女仍不应服用利培酮。

利培酮是否会通过人体乳汁排出尚不清楚,但动物实验表明,利培酮和9-羟基-利培酮会通过动物乳汁排出。因此,服用利培酮的妇女在哺乳期间不应哺乳。

药物相互作用

  • 利培酮可以拮抗左旋多巴及其它多巴胺促效剂的作用。
  • 酰胺咪嗪(如:苯巴比妥)及其它肝酶诱导剂可能会降低利培酮活性成分的血浆浓度。一旦停止使用这些肝酶诱导剂,应重新评估并可能调整利培酮的剂量。
  • 酚噻嗪类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一些β-阻断剂可能会增加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但不增加其抗精神病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
  • 当利培酮与其他高度蛋白结合的药物同时使用时,通常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血浆蛋白相互置换。

药物过量

  • 利培酮的过量可能会导致左旋多巴及其它多巴胺促效剂的作用被拮抗。
  • 过量使用酰胺咪嗪或其它肝酶诱导剂可能会降低利培酮的血浆浓度,因此在停止使用这些药物后,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并调整利培酮的剂量。
  • 酚噻嗪类利尿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一些β-阻断剂可能会增加利培酮的血药浓度,但不会增加其抗精神病活性成分的血药浓度。
  • 与其他高度蛋白结合的药物同时使用利培酮时,通常不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血浆蛋白相互置换。

参考资料

  1. 医学百科,利培酮
  2. 利培酮片说明书. 北京: 医药出版社, 2018.